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大眾日報》報道,石板房是魯南山區先民們的一項創造,當地先輩們就地取材,把漫山遍地的石頭和石板修造成一幢幢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板房,用石塊壘成院墻,用石條砌成小路台階,就連家中用的桌凳、灶具、盆缸也全部取材於石料。
在魯南山區的一些古老村莊,至今還能看到石板房的影子,用石料做成的許多日常生活用品至今完好,但因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進步變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大多石板房都成了無人居住的“空房”而即將消失,那些古老的石制生活用品也已被人們所拋棄,成了民俗藝術賞品。
魯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築群位於棗莊山亭區山城街道辦東北4公里處的魯南第一高峰翼雲山東側,村名興隆莊,此村山高林密,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石板房依山而建,“房齡”最長的已有260餘年。據記載,清乾隆年間,單姓和陳姓兩戶人家來此躲避戰亂,攜帶家人逃荒至此,就地取材建造石板房以定居,以上山打柴、開荒種地為生,繁衍生息,慢慢就成了村莊。
該村原名“窮命莊”,相傳,在村西邊的翼雲山上,有一堵墻壁像是兩扇關閉的大門,一年炎熱的夏天,一村民上山砍柴,站在石門路邊的一棵大樹下,從肩上把扁擔拿了下來,竪立在了胸前,準備坐下來乘涼,這時,墻壁上的兩扇石門突然打開,一道金光射出,他走進洞內,只見洞內滿是金子,他便隨手將扁擔放在了山門內側,拿了一塊金磚轉身走出石洞,想回村喊村民搬運這些金子,當他走出石洞不多遠時,那兩扇石門突然關閉。據說,那個村民所用的那條扁擔是取材於山上的一棵椿樹,這棵椿樹就是開啟這個山洞石門的唯一鑰匙,鑰匙被丟放在了山洞內,山門就再無法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