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十二五”期間,東城區將向朝陽、通州疏解10萬老舊城區人口,同時提出“保護”與“發展”相結合,改善居民原有擁擠的居住條件。昨天,東城區與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約合作,籌劃設立“東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基金”。今後東城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將有望改變“一街一巷的”現狀,向著區域化的整體保護發展。
探索區域整體保護
前門大街、南鑼鼓巷、鮮魚口……東城區幾年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成績不勝枚舉,但未能跳出“一街一巷”的現狀。一位來京旅遊的網友在博客中寫道:沒來北京之前,覺得北京是皇城中點綴著現代化;來到北京之後,覺得北京的舊城淹沒在現代化中。幾條仿古街巷,就像是博物館中一片片恐龍化石。
在昨天的儀式上,常務副市長吉林指出,北京一直重視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但“保護”與“發展”存在無法有機結合的現象。“雖然這幾年我們也在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亮點,但從整體效果來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吉林還特別提出,如果單就一條胡同或者一條街來講,北京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卻缺乏對一片區域的整體保護。
東城區常務副區長徐熙說,“保護”與“發展”出現割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投融資的平台。徐熙告訴記者,此前文保區的投入一直單純依靠政府,可以說是“杯水車薪”。“與北控集團合作,是希望把政府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上的投入與社會資金放在一起運行,聯合組成平台,並成立專門的機構,對文保區改變原來單一的、短期的保護,成為區域性的、中長期的發展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