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光明日報》報道,“媽媽,給我買個南瓜蛋糕吧,我要過‘萬聖節’。”一個小女孩在蛋糕店門口指著橱窗上的廣告圖片對媽媽說。這位媽媽疑惑地問女兒:“你知道什麼是‘萬聖節’嗎?”“知道啊,就是外國人的‘鬼節’,這一天要點南瓜燈、要吃糖。”
這是幾天前發生在北京一家連鎖蛋糕店門口的一幕。其實,早在半個月以前,各商家就開始了“萬聖節”的廣告營銷。商場、游樂場、酒吧,隨處可見骷髏、南瓜等“萬聖節”的標誌性裝飾物。比起聖誕節和情人節,“萬聖節”突出的是搞怪、驚悚,誇張的“鬼怪”形象在街頭十分引人注目。“洋節都是什麼人過啊?連我們以前沒怎麼聽說過的‘萬聖節’,現在都有人過了。”不少人感嘆道。每年的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都有人要過。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有人支持,也有人抵制。什麼人在過洋節?
商家:不管什麼洋節,吸引消費者就行
在西方,人們會在“萬聖節”戴上面具,穿著迷惑鬼魂的衣服,以面包、雞蛋、蘋果等食物當供品以求好運。小孩子們還會提著南瓜燈,逐戶敲門,不給糖果就搗蛋。
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萬聖節”本來是個“不疼不癢”的洋節,卻令很多家長叫苦。因為一些雙語幼兒園要過節,家長們早早就忙著採購。對此,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挺好,另一些家長卻表示許多裝飾屬於一次性用品,太過浪費。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自打女兒上了雙語幼兒園之後,西方的一些節日,如聖誕節之類,都要給女兒做準備。其中最讓她頭痛的就是“萬聖節”。每逢“萬聖節”,不但要給孩子準備服裝、配飾,還得有南瓜燈、糖果等節日必備物品,每次花銷需要300元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