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合理重建、開發、保護圓明園險境中的文物並不是破壞;反而是更負責任地保護。比如,一些經不起歲月滄桑、水土浸泡的文物,很可能在百餘年、幾百餘年風剝雨蝕殆盡,把它們從露天、掩埋、浸泡中移到複建的建築中,就能讓文物千秋永存,價值倍增,不是更高層、更有效、更負責任地的保護麼?“廢墟派”只主張“原汁原味”,卻沒看到許多地上、地下經不起風剝雨蝕的文物岌岌可危;表面上看是“保護文物”,實際上裹挾著諸多“破壞文物”,是非常短視、不負責任的。
當然,“重建派”不能一味強調“重建”,要拿出具體的保護性規劃、資料、證據、前景、展望等說服公眾,讓公眾覺得這樣做是有價值的。
重建圓明園不如多買些校車 □ 魏文彪
近些年來,有關是否重建圓明園的爭論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重建派”主張,重建或修復圓明園可以恢復民族往日榮光,撫平圓明園遭到焚毀的歷史創傷。其實,重建的圓明園即便“仿真度”再高也是“贋品”,而重建也不可能真正撫平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遭到列強焚毀給國人製造的歷史創痛。正如不少反對重建圓明園人士所指出的,歷史不容抹殺,保留圓明園遭焚毀後的殘跡才能更為有力地警示國民勿忘國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