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燕趙晚報報道,據不完全統計,2011秋拍總成交額達380億,這僅僅是一個表面的數字,當大量的財富進入藝術品市場以後,藝術品會不會成為一種投資工具,而處於藝術市場的各個環節又將面臨什麼問題?
12月8日下午2點,“藝術品之財富時代的抉擇”論壇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圍繞“財富時代”各抒己見,從自身角度分析財富時代下的藝術品市場行情及面臨的問題。
藝術品財富時代:收藏價值取向的改變
收藏圈的傳統是注重一個“雅”字,側重的是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收藏只是很小的一個圈子。如今,藝術品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收藏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大家更加注重藝術品的投資價值。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龔繼遂表示:藝術品作為一個投資門類,是宏觀經濟總量不斷成長的結果,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而中國嘉德寇勤表示:一個是賣方資源的相對集中,二是買方力量的相對強勢。這兩者互動才能夠對藝術品市場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
新媒體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
由於參與藝術品投資的人越來越多。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認為: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從客觀上推動了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中國藝術品的高價紀錄,讓社會、讓百姓提高了文物保護意識,這是好的方面。但是伴隨新媒體的發展以及大家對藝術品的熱情,越來越多的負面消息不斷傳播,對市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此,俗稱“微博控”的董國強表示:一方面,由於微博的傳播,公眾不關心也沒辦法判定消息的真假,因為藝術品能賺錢,所以吸引人關注藝術品市場,讓很多人產生心理上的躁動,很容易出現錯誤的判斷;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讓拍賣公司、讓藝術品市場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同時拍賣公司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監督,這也是好事。
<nextpage。
藝術品行業的法律糾紛
藝術品市場表面的成交量在不斷擴大,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對於拍賣公司而言,回款是最頭疼的事情,最近兩年,藝術品市場不斷創造天價的同時,買家“不付款”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買賣雙方的誠信問題缺失,相關的法律糾紛增加。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雙舟表示:目前,中國之所以會出現“不付款”的現場和各種法律糾紛,主要因為中國缺乏拍賣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而買賣雙方具有法律關係,但是很少有拍賣行會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對此,翰海溫桂華表示:拍賣行作為中介,一手托兩家,盡量將學術的力量集中,給大家更大的信心,避免拍賣過程出現真偽及法律層面的糾紛,對買賣雙方負責,盡量協調。
新生力軍的加入
2011年,新生力軍高調進入拍賣市場。在藝術品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狀態下,北京藝融拍賣,一家以基金為背景的新拍賣公司高調入市,對此,藝融執行董事蔣偉表示:由於公司本身的背景,與金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公司具備很多財富管理的客戶,將其進行細分,滿足其對藝術品的消費訴求,同時也為拍賣提供新的市場機會。收藏家吳亦深認為有太多的投資者以賺錢為目的,藝術品市場出現結構性偏差,需要很多有實力的資金群起參與或保護文物,幫助大家拯救本土藝術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