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動漫當成“商品”
日本動漫之所以能夠風靡世界,還與其商業化操作分不開。動漫產業在日本產值驚人,占據全球總值的70%以上。日本動漫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被賦予任何宏大的意義和目標,就是一種商品。唯一的目的就是市場和利益。而各家出版社、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又激發了作者的創造力。
在日本出版界,《少年雜誌》《少年星期天》和《少年跳躍》曾是競爭激烈的三家漫畫專業雜誌。而在動畫領域,日本電視、富士電視、朝日電視等五六家民營電視台,都有各自獨家的動漫節目,相互競爭受眾,如日本電視的《名偵探柯南》、朝日電視的《哆啦A夢》與《蠟筆小新》已經持續播了多年。
日本的遊戲產業對動漫推廣也功不可沒。任天堂等公司以動漫人物為主題設計遊戲,使受眾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來接觸與體驗,增加對動漫人物的粘著性。而各種有著動漫標誌的衍生商品,從玩具到生活用品,更進一步擴展了動漫的影響力。當然,也為動漫創作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
筆者在日本喜歡逛動漫小熊Rirakuma的專賣店,其衍生商品包括公仔、電腦音箱、抱枕、圓珠筆、T恤、軟凳子,甚至還有洗手液容器。在周邊商品的開發上,日本商家幾乎窮盡了全部的想象力。從日本動漫發展史來看,在戰後初期,日本的動漫明顯是落後於美國的,但此後幾十年中卻取得迅猛發展,其原因除了文化因素外,只能歸功於完全商業化的操作,日本動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