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納米藝術:微境之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4 00:00:58  


 
  巧奪天工之術
 
  要想得到這些令人叫絕的超微藝術作品,沒有一定的金剛鑽可不行,得科學、藝術兩手都得硬。例如科學家常常利用分子/原子自組裝技術來“創作”。它是指分子、原子等基本結構單元,在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下,自發形成有序結構的一種技術。通過這種“生長”自組裝,往往能得到規律性的藝術圖案。另外一種生長也很有趣,稱為氣相沉積法。納米藝術家將一種或幾種氣態原料裝到一個密閉室內,讓它們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或者不反應直接冷卻沉積,最終在基體表面形成一種新納米材料與結構,或許能生出藝術圖案來。
 
  除了生長,科學家還能用高能粒子束技術“雕刻”出納米藝術作品。這種光刻技術,能使“藝術家們”在半導體材料表面“雕刻”出納米尺度的複雜圖案。德國科學家就曾用這種技術製作了一個精美的“納米維納斯像”。“該納米維納斯約為三倍紅血球大小,高30微米左右,腰圍40微米。”沈海軍說。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納米藝術家們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搬動一個個原子、分子,並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來自IBM公司的Eigler博士就曾用這項技術搬動35了個氙原子,繪制成“IBM”字樣。當然,這些設備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親密接觸”,於是,科學家們又想出了其他辦法。他們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開發出在虛擬環境下構建、設計和模擬分子器件的軟件。沈海軍曾小試牛刀,用納米器件設計軟件NanoExplorer製造出了可以發射C60球狀分子“子彈”的“納米槍”。
 
  眼不見也為實
 
  “納米藝術的特殊之處,還在於欣賞方式的特別。”沈海軍說。原來,我們要想直接“看”到納米藝術品不太現實。受光學顯微鏡可見光波長與分辨率的限制,人們只能看到微米級別的尺度。要想一睹納米藝術品的風采,只能借助電子顯微鏡和掃描探針顯微鏡來實現。納米藝術家們用這兩種顯微鏡對納米藝術品成像後,將處理後的圖像裝在相框裡,才可能被普通觀眾所欣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