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兩座最高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在他們筆下,理想的女性常常是相互對立的典範:前文提到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其中所讚美的“聖潔的妓女”,為了自己的親人甘願犧牲一切,以痛苦和眼淚為自己施洗,在精神上拯救墮落的父親和犯下罪孽的未婚夫,在極度貶抑後獲得極度的升華;托爾斯泰熱烈讚美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導作用,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中,青春少女娜塔莎和年輕少婦安娜,全身心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愛情的歡樂和積極的抗爭中,她們用自己對純潔生活的全部渴望,駁斥精神上的一切虛偽。
20世紀初,高爾基的不朽名作《母親》被稱為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之作,其中描繪的母親呼應了聖母犧牲親子的情節,她支持兒子神聖的事業,目睹了兒子受到審判後,毅然承擔起兒子未竟的重任。當俄羅斯的男性精神萎靡,或身陷囹圄之時,正是這些俄羅斯的女性表現出“重壓之下的優雅”。
俄羅斯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度,歷經坎坷卻保持堅韌,屢遭打擊卻依然頑強,柔弱女性的溫婉哀怨,始終伴隨著雄壯的哥薩克軍歌,繚繞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作者:徐樂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文章來源: 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