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絳州木版年畫已沿襲了1000多年。3年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來山西新絳考察時曾評價道:“絳州木版年畫品種齊全,題材涉及神像、戲曲、紙馬、嬰戲、美人、四條屏、窗花、燈籠畫、門聯等13種之多,手法繁多,印刷方式上有套版印刷和半印半繪,套色上有兩色和多色,並且刻版技術好,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
新絳古稱絳州,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1300多年歷史。絳州木版年畫的生產有其深厚的社會根源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聞名於世的絳帖,是宋代三大刻法帖之一。法帖是把墨筆摹刻到石壁或木板上,供學者臨摹,刻帖也由此影響和帶動了木版年畫。據史料記載,現存最早的木版年畫,始於北宋年間《佛說北斗七星經》,即絳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為海內外之孤本,有著極高的研究考察價值。該刻本被稱為我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清光緒三十三年,在今屬內蒙古的黑水城舊址,俄國人柯茲洛夫發現我國現存宋金時代木版畫上刻有“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圖》,這幅印在通俗話本上的卷首畫,刻有“平陽姬家雕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