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夷貝的每首歌朱昊東都聽過,但他覺得,其中很多對社會的關注只是浮在表面,遠遠談不上深刻,反倒容易被用來標榜特立獨行。“有深度的歌不是這樣子的,上世紀80年代羅大佑的《皇后大道東》,90年代何勇的《垃圾場》、《鐘鼓樓》,關注的都是時代的大問題,那些問題今天依然困擾著我們,這樣的作品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邵夷貝2010年寫過一首《現象2009》,可2011年聽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朱昊東說。
左小祖咒對“小清新”的流行感到很無奈:“現在年輕人的生存狀況就是逃避現實,進行‘網交’。當然,這也是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們沒必要看不下去。但這種生活現象的後遺症將在5年後顯現,到那時候,你看看還有多少人會提到這些歌手。”
或許李皖對“小清新”現象的思考更為全面:“‘小清新’嘛,用這樣的詞來形容一個人的藝術和精神世界,簡直諷刺!罵人哪!可是又能怎樣?現實生活中幾乎全都是生存壓力,尤其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小清新’就像是物質主義鋼板中的小氣泡”——李皖的這個比喻,或許最能道出“小清新”背後的那份無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