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布局,一般建在山區坡地,不強調群體軸線對稱,布局自由靈活又不失嚴謹。如包頭五當召,面南背北,依山勢重叠殿堂,層層樓閣,建築疏密結合,平坡交替,隨坡勢而增高,借助自然,在藍天、白雲、綠樹、青山之間,櫛次鱗比、錯落有致、格外壯觀,極具藏式建築特色。
1.3、室外空間
在室外空間序列上,各主要建築前都有一個與其相匹配的廣場或庭院。這些空間既符合中國建築的傳統庭院布局形式,又滿足藏傳佛教舉行各種室外儀式活動。根據儀軌,室外活動有轉經、辯經、跳查瑪舞、舉行各種法會等,相應的具有轉經道、辯經場、各種廣場等。同時滿足人流的集散。這些外部空間與主體建築共同形成空間的序列,在空間尺度上表現出實用性與秩序性。
2、 建築形式特征
從建築形式上看,由於受西藏傳統建築和漢族殿式建築藝術的影響,內蒙古西部地區藏傳佛教的建築形式可分為藏式、藏漢結合式二種,其中也融入了蒙古民族文化。
2.1、藏式
所謂藏式,是以西藏碉樓式建築為立面特征,
墻體用石砌或土坯砌築,下寬上窄,收分明顯,四周或單面開窗,正面採用"二實夾一虛"的處理手法,前低後高,木構架,平屋頂。沿墻高相間布置深棕色鞭瑪墻和藏式窗。鞭瑪墻上,按一定間距鑲嵌銅鏡,頂部正面中央置銅制法輪,兩側金鹿,作聞法狀,金光閃爍,醒目壯觀。殿前有石墩,上插旗杆,竪五色梵幡,特色鮮明。
2.2、藏、漢結合式
藏、漢結合式是比較多見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較多地體現在對稱布局的寺院中。在中軸線的空間序列上有山門、天王殿、大經堂等建築。山門、天王殿多數採用純漢式建築形式,屋頂形式有歇山、硬山等形式;經堂則採取漢式歇山頂和藏式平頂相結合的屋頂形式。規模較大的召廟是由數個殿宇組合成建築群,建築形式上則是以藏式或藏漢式建築其中交錯設置。呼和浩特大召、席力圖召、希拉穆仁召的大殿、包頭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大殿採用的就是這種形式。
3 建築裝飾特征
3.1、屋頂及檐口
屋頂是藏傳佛教建築裝飾的部位。一般漢藏式建築的坡屋頂敷設布瓦,等級較高的殿頂作琉璃瓦, 通常有剪邊,如綠瓦黃剪邊。在坡頂正脊之上安裝寶塔、火焰掌,四角安套獸、銅鈴,飛椽出檐,四角起翹,明快輕盈。而平頂之上布以金幢、金鹿法輪、寶塔、寶傘、布幡等裝飾,琳琅滿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