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八十年代後當代中國藝術的價值取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5 10:24:35  


 
  關注民生,表現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態
 
  美術家理當體察民生,反映民意,表現人民的歷史生存處境與生活狀態,謳歌天下勞苦大眾。上世紀70年代,楊之光創作的現實主義國畫《礦山新兵》,在經歷過“文革”大批判洗禮之後,表現了一個雄姿風發的礦山女工從農村生活走向工業化生活的一種喜悅心情,準確地表達了當時人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樂觀精神。80年代,羅中立的油畫肖像《父親》,以近焦寫實的表現手法真實地再現了中國農民勤勞、樸實的形象。90年代初的“新生代”美術作品,採用了典型的寫實技巧,描繪身邊的事物與日常感受,“去掉了理想化的外衣”,真實感人。在這一點上“新生代”美術最接近現實主義的本義。

  與過去相比,畫家們開始了更加獨立和深入的社會文化思考,作品中表現出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意識。90年代中期忻海洲的《進城農民工》較早地刻畫了城市裡農民打工者的形象。王宏劍作品《陽關三叠》是表現當代農民工生存處境的佳作,描繪了一群疲憊不堪的農民工整夜露宿於天寒地凍、擁擠不堪的露天候車場候車的情景,反映了農民工進城打工的艱辛生活場景,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下層貧民生活的關注與同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