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看上去似乎對立的文化觀念,我認為恰恰構成了整個中國這一百年來發展當中許多問題的背景。這一百年來中國從政治、經濟到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一個變化從早期的革命運動到今天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背後都是充滿了人性的解放欲望。
從中國文化來說,其實也可以歸到兩大問題,一個是人如何解放,一個是人的欲望如何控制。這兩個問題已經把中國跟世界的文化接洽起來。整個中國是這樣發展的,歐洲也這樣發展,世界也這樣發展。
因此,我們是用傳統的東西來規範今天的文化,把今天的文化往後拖,還是站到今天的、世界的、未來的立場上,把傳統文化重新進行梳理,然後推動中國文化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是今天人文學者所面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中國向世界展示什麼形象
再有,就是關於中國向世界展示什麼形象的問題,這也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中國文明以及中國的文明跟世界文明關係的問題。
我們要盡量地去學習世界,包括學習西方世界。這個觀念在二三十年前我讀書的時候是中國當時學術界的主流。
我們非常努力希望把中國的文明傳到西方去,於是我們翻譯中國的著作,建孔子學院,在國外推廣包餃子、打太極拳等等,非常急切地希望中國在世界獲得一個形象。
我個人覺得這些都是可以的,但焦慮是不必要的。因為中國本來就在世界這個範疇裡面,其中一個關鍵是對世界怎麼看。如果你把世界只看成是一元的話,那麼似乎只有一個世界,就是西方世界;如果你把世界看成是多元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是異常豐富的,有各種民族、各種文化在一起交流的世界。
實際上,今天中國所有的一切都跟世界是分不開的,沒有一個孤立的中國,中國文化也不能脫離世界而獨立。我們應該還原到一個理性的、一個適合今天和未來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和中國形象。
舉一個例子,對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就有些爭議。我第一次看了以後,他們徵求我意見,我就提出來,這裡對中國文化的表述有些問題。不少人批評說,廣大中國將士在前線犧牲了那麼多,你不歌頌,反而去歌頌妓女,我覺得問題還不在這兒。我說的是另外一種問題,即我們應如何表現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一種力量?我覺得在面對世界的時候,應當考慮能不能讓世界觀眾對中國文化產生一個非常深的印象,對中國文化的偉大、力量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