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些畫家的畫,仿其風格去創作,然後簽其名款印鑒,這種仿制現象,仍屬於假畫的一種。在過去,往往某書畫家的作品行情特別好時,大批仿制者就蜂擁而至,專仿這一家筆法,如清代的王石穀等,就會出現專仿其畫筆法的仿制者,他們不但臨制這些名畫家的畫,而且也能根據這些畫家的筆法自由發揮去創作。一般這種情況,以兒子學父親、門生學老師居多,也有作坊中的徒弟在師傅的指點下專學某人的。但在眾多傳世仿作之中,從投資的角度看,最有投資潛力的贋品當屬名家仿名家的“精品偽作”。
歷史上,名家仿名家,代有其人。如張石園仿王石穀,江寒汀仿任伯年、虛穀,吳待秋仿王原祁等都可亂真。其中,最負盛名當推大名鼎鼎的張大千,他“窮追古人之跡,窮通古人之法,最後達到窮探古人之心”(葉淺予語),因而大千仿石濤、八大的作品曾騙過當時國內不少知名的鑒定家,並在民間流傳了許多趣聞軼事。據許姬傳先生(梅蘭芳的秘書、收藏家)回憶,上世紀30年代初,著名鑒定家、書法家張葱玉偶然在一間房內看到四周掛滿歷代書畫,經張葱玉仔細辨認,皆為大千仿作。張葱玉表示,假若有人將其中的畫當真的賣給他,他是會吃進的。他並預言,張大千偽古前無古人,今無來者,將來凡是署名張大千的畫,必定會大漲價。
貼心忠告
舊時高仿藝術品值得關注
具有投資潛力的“假畫”除了“名家仿名家”之作外,還有大量舊時高手仿名家的高品質贋品。這些贋品雖然在當時乃是造假者牟利的產品,卻有相當一部分技藝高超,非一般俗手可及,且為舊裱,裝裱考究,近年來亦顯現出特有的收藏價值。例如,明代的“蘇州片”就是高手仿名家中的精品之作。
明代吳門畫派的興盛,為蘇州當地的藝術市場帶來了勃勃生機。書畫造假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集大成時期。隨之出現了一批具備繪畫技能的人,他們專以製作假畫為生。為了提高造假的水平和門徑,這些造假團隊開始分工合作,有人專攻書畫,有人專攻印章,有人專攻樹木,有人專攻山石,大大提高了造假水平。最後,這些造假集團逐漸發展成為書畫的複制行業。他們所生產的複制畫,後來被稱為“蘇州片”。而這種書畫作偽的區域性現象一直延續到清乾隆時期。蘇州片數量多,流傳範圍大。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都藏有蘇州片作品,流傳海外的也為數不少。其中有些偽作還鈐有“乾隆禦覽之寶”、“嘉慶禦覽之寶”等印璽。可見,這些偽作曾混入清宮,騙過了皇帝。
今天,蘇州片仍在各種拍賣、展覽、鑒定等藝術品相關場合頻頻出鏡,且多半會令人驚嘆!它們逼真之極但絕非真跡,卻又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而今流行的高仿工藝。這種摹製品,是遵循一切遵照原跡的繪畫法則,而不摻雜他人個性的原作副本。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專家金運昌指出,千百年來,這一部分偽作在學術界往往被列入到真跡當中,就是在鑒定工作中也是另眼看待。而從文物保護的意義上觀察,紙絹壽命大約千餘年,到壽終之時,保存得再好,也會自然消失,這種逼近原作的複制本能取代原本的功能,有繼承原本傳世的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