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機場改名為何一“名”驚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6 10:57:43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中國網報道,城市的地名,其內在魅力價值和外在名片功能,遠非某個企業名稱和商家品牌所能承載。5月23日,四川宜賓市發布消息:宜賓機場將搬遷並命名為“五糧液機場”。消息一出,立刻引來“圍觀”,有網友揶揄:建議其他地方機場改名為西安西鳳20年機場、呼和浩特河套王酒機場、北京紅星二鍋頭機場……

  這些調侃看似玩笑,反映的卻是公眾對機場改名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從一些城市道路冠名權拍賣,到各地以樓盤命名的公交車站,濃厚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新的尷尬也接踵而至,市民訴苦:站台在此,以之命名的企業卻在一公里外;企業倒閉多年,公交站名仍未更改;道路頻繁改名,繞暈老市民……企業揚名,地方獲利,看似雙贏之舉的企業冠名,卻讓公眾百感交集。

  企業冠名地標建築並非沒有先例可循。以地鐵站為例,美國和加拿大一些城市就在拍賣冠名權,杜拜2009年出售地鐵車站命名權獲益4.9億美元。而我國1986年頒布的《地名管理條例》,也並未禁止企業冠名地名。北京的聯想橋、長虹橋,已經成為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一概對企業冠名說不,似乎也失之簡單。

  然而,地名是公共資源的一部分,無論是對企業冠名的決策過程,還是對冠名收益的流向,當地居民都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而不能只是被告知的對象。同時,重要地名往往包含著一個地方的集體記憶,承載著民眾的文化情感,如果沒有廣泛征集民意,僅僅以一紙行政命令變更,甚至簡化為“價高者得”,不僅與《地名管理條例》“尊重當地群眾的願望”的規定背離,更是對人們文化權益的一種無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