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若曦:柔性交流促統 中國未來有希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8 01:02:20  


陳若曦。(中評社 王宗銘攝)
  中評社台北6月8日電(記者 王宗銘專訪)從台北到美國再到中國大陸,又回台定居的作家陳若曦見證兩岸的改變已經超過半世紀,目前也積極推動兩岸兩岸文化交流。她強調,兩岸的人沒有什麼不同,只要永遠關懷中國與中華文化,用柔性、軟性的交流來促進統一,中國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陳若曦生於1938年,原名陳秀美,台北永和人,祖籍是福建漳州。1966年從美國隨夫舉家到大陸定居,1973年離開。因為小說《尹縣長》出版,1984年又受邀回大陸,1995年回台灣定居。2007年當選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陳若曦7日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最近幾年她到大陸交流的機會蠻多的,今年5月,跟紀政一起到大連參加國際走路節,隨後又去福州參加兩岸作家論壇,她對大陸的觀察跟她早年相比較,大陸變太多,現在大家比較敢說話,物資也富裕非常多,甚至她覺得有些熟人朋友可能覺得環境富裕了無所謂,有點浪費了點。

  不過,她以自己搭乘上海地鐵的例子說,有位中年人讓座給她,她很感謝,點頭哈腰,但後面有個年輕人說“台灣人哪”,意思是說,台灣人對這些小事窮道謝,可是她認為,這起碼是說台灣人有禮,她也很高興,大陸現在也有人偶爾會讓座,也開始有排隊,這應該是相互潛移默化,各有自覺的加乘作用,兩邊互相影響是好現象。

  陳若曦說,她對大陸的觀感最近幾年都以雜文公開發表,大陸的建設最令人眼睛一亮,高速公路、鐵道建設、航天、超級電腦等都很了不起。但她覺得硬體建設太快、太大,比如說海南島面向南海的三亞,城市大到進去要坐他們的車子,隨時可下來走,海岸邊有個三面佛,讓人家想到紐約自由女神像,她有時候覺得硬體建設太大也不是很恰當,讓人家覺得有暴發戶的心態,軟體上還不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