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反映看不懂“票價”
雖然北京各影院明碼標價都在幾十元到100多元不等,經常看電影的觀眾都知道,影院會有各種折扣的方式,全市也通行周二半價日的行規,學生證也可以享受折扣。
長虹影城有會員制,按預存觀影款額度享受不同折扣率;現下也聯合一家信用社推出暑期看電影的優惠,享受折扣後平均票價在45元至60元之間;東宮電影院則對北京市工會系統下屬單位購票、會員購票給予很大優惠。而在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很多電影院都參與了當下正時髦的團購,而很多觀眾都會通過各種渠道,選擇更優惠的購票方式。在北京市場的票價中,出現了門面價、會員價、有效期限折扣價(影院定期促銷推出的優惠)、團購價等光怪陸離的不同價格。
根據藝恩咨詢《2010—2011中國電影觀眾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仍有高達70%觀眾選擇前台購票,49.4%的觀眾認可團購,考慮票價因素的觀眾高達57.9%,高於對影院配套設施、交通便利等的關注。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選擇前台購票,以市區主流影院70元至100餘元的門面價格看,如果雙人觀影加其他消費,一次觀影他們將付出至少200元。而團購價格卻比這低得很多。
一些觀眾表示,他們很少正價買電影票。面對團購和門面價格的巨大差距,一些觀眾對影院的不理性行為很不理解,也替買全價票的“冤大頭”惋惜。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影院經理直陳,影院面臨不同的人脈,要協調各種關係,比如有一些固定要優惠的客戶,如果門面票價降得過低,那給這些客戶和群體優惠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另外,還有片方的最低限價,同行間不得壓價此類的“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