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在影片中無論是梨花帶淚,還是笑臉盈盈,都美得讓人窒息,但是,除了各種外在的美麗,觀眾未能從電影中感受到葉藍秋任何正面的人格魅力的美好:當需要幫助的老人走上公交車,她不僅拒不讓座,還說讓老人坐在她的腿上,全然不顧道德規範和對他人的傷害;當所在公司的老板因為她與結髮妻子發生矛盾並最終決裂,她選擇逃避,完全不在意自己失控的行為是否造成了不必要的誤會;她還給僅僅相識7天、已有女友的楊守誠留下遺書說“我愛你”,給他的情感和生活帶來不可挽回的巨大改變,徹底摧毀了一對情侶的未來……
葉藍秋的這些行為,實際上與社會、網絡輿論帶來的壓力並無關係。此時,影片的道德邏輯已經出現了混亂——難道就因為葉藍秋是一個身世可憐、身患絕症的美女,便有權無視道德約束,便可以不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便應該得到公眾的同情?導演要求觀眾寬容這位“落難公主”的想法,於情於理都站不住腳。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美女主人公在成功拉高電影票房的同時,也降低了影片的思想性,甚至給影片帶來了致命傷。目前,網上對該片最多的評價就是“因為高圓圓的美,該片值得一看”,而幾乎沒有人去認真探討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社會問題,實在是可惜。藝術本身“以美育人”的引導功能向來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所重視,若想好好利用此功能,藝術創作者首先必須自己對“真善美”有清醒的認識,才能實現引導的作用。試問,若把該片中的美女換成普通人,觀眾還會不會原諒她犯的錯誤?還會不會為她生命的消逝感到惋惜?若陳導能把該片中的美女塑造成一個善良真誠、敢於直面生活的“真”美女,她的經歷一定會讓大家更加感到惋惜,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