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在為網絡戾氣添油加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5 09:19:22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從失控的質疑、無底線的人身攻擊到網上“約架”,網絡暴力猛於虎。但在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碩士研究生林立洋看來,這不全是網民的責任,因為不知從何時起,他每次上網都感到“一股無名業火往上攛”。

  “新聞標題戾氣十足,洩憤帖無處不在,貼吧裡遍布人身攻擊……看著就覺得心裡悶悶的,看完就想回帖罵人。”這是林立洋的感受,也是他身邊很多“老網民”的感受。

  網上叢生的戾氣,誰在“添油加柴”?

  歪曲新聞內容炮製“標題黨”

  “專家稱在中國看病並不貴”,“甕安官員稱黑社會都是政府養大的”,“環球時報社評: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像林立洋這樣的80後,早已習慣了在門戶網站上看新聞。但他現在感到每天一睜眼,接觸到的新聞“至少一半以上讓人‘冒火’”。

  林立洋第一眼看到的,只是新聞標題。但上述“抓人眼球”的標題,已足夠讓新聞被成百次地轉載,並引來動輒數千條的回帖。

  “現在的專家真是‘磚家’,什麼歪理怪論都好意思說出口!”“黑!政府與黑社會蛇鼠一窩,見怪不怪!”“什麼叫適度腐敗?政府在為腐敗找借口?”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了這些新聞後的跟帖發現,各色謾罵聲,均占到約九成以上,其中不乏大量帶臟字的內容。但在林立洋仔細讀完新聞全文後,他往往發現,情況並沒標題那麼“驚世駭俗”。

  “比如‘看病不貴’的那一篇,專家的原意是:在中國看病的絕對花費,並不高於歐美。但因為醫保的覆蓋力度比較低,所以老百姓的自費負擔依然沉重。”他說,“再比如甕安那篇,稿子通篇寫的是甕安事件之後甕安一個典型小鎮的救贖之路,政府更加注重為民執政。但新聞中,一句官員回憶當初某黑社會的發跡與政府保護傘有關的話,卻被單獨提煉出來,做了標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