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面對文化衝擊 中國走出去的底氣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5 10:13:29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人民日報》報道,美國學者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在中國廣為人知。他認為在冷戰之後,圍繞國際秩序的鬥爭將告別意識形態對抗,而以文明衝突的形式展開,其中,中國文明可能將對目前在全球占統治地位的西方文明構成嚴峻挑戰。

  對東西方文明“衝突”的觀點,中國人並不陌生。只不過,從“開眼看世界”到“西學東漸”,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的衝擊,背後並非文明交流與交往中的“玫瑰帶刺”,卻恰恰是與軍事擴張、霸權崛起和資源掠奪如影隨形而來的“槍炮帶血”。

  軍事侵略與文化衝擊,讓近代中國人的內心經歷了一場煉獄。我們看陳寅恪1927年紀念王國維的長詩序,王為什麼自殺?因為他在其所寄命的中國文化衰落之際,太感痛苦,只能自殺“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那麼,中國文化何以衰落?陳寅恪說,由於所依托的有形社會制度特別是經濟制度在外族侵迫下,已到“劫盡變窮”地步,文化可說是無所憑奇,只能面對“銷沉淪喪”的命運。

  不難理解,在那種當口,中國知識界有“新文化運動”的衝動。魯迅有個說法叫“拿來主義”,要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改造中國文化。這種主張,迄今仍有積極意義。但是後世一些不肖子孫把“拿來”講成了“投奔”,完全不要中華民族主體性,“人窮志短”得太過分了,亨廷頓分析文明衝突,他們主張文明投降,黃色文明要不得,準備一瀉千里奔流到藍色文明,更極端的則怨恨殖民帝國心慈手軟水平低,真的還想讓他們“殖民三百年”。當然,這些也是老黃歷了,現在持此觀點的中國人縱有,也微乎其微。說到底,世易時移,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位置變了,中國人的底氣足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