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今天的許多畫家僅僅看到了這些藝術大師高額的潤格,卻看不見高畫價背後承載了多少辛酸與隱忍。許多畫家認為憑借自己的一張嘴就可以為自己定價,今天五千明天就一萬,沒有經歷過一級市場穩定的運作,就直接送到拍賣行拍賣,借由高額成交價格來為自己造勢。
但事實上這種惡意炒作得來高潤格的結果,市場卻不一定認可,藏家也不一定買單。常常有的畫家開口動輒三五萬一平方尺,其作品在市場中的流通價往往三五千都無人問津,這實際上是畫家“自助”成了一種有價無市的狀態。古往今來畫家多靠鬻畫而生,當作品因畫價虛高而鮮有問津之時,畫家唯有降價才能存活於世,後續的問題就更加耐人尋味了。一旦降價,試問畫家如何面對之前高價買入其作品的藏家們?
在這裡我們還是要真誠奉勸這些畫家一句:相較於潤格的高低,潛心研究畫學更加重要,別的畫家價格高自有他高的道理在,千萬不要盲目跟風漲價;況且別的畫家潤格高,有沒有市場接受度只有他自己知道。至於書畫價格的運作,交給專業的藝術機構會更加穩妥。經過藝術機構、畫廊等一級市場的運作,畫家潤格的增長會呈現循序漸進的態勢,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價格相差懸殊,猶如高屋建瓴般的潤格表現。只有合理開發與培育藝術市場,藏家才會買賬,也才能實現有價也有市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