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成功的關鍵在於塑造人物,而在人物塑造方面,趙寶剛“青春三部曲”的前兩部《奮鬥》和《我的青春誰做主》都是成功的典範,並且這兩部劇的編劇都有過相當成熟的作品,而我作為編劇界的新人,第一部作品就是如此重大的題材,壓力的確很大。我是“80後” ,這可能是我和前輩編劇相比最大的優勢,我更為熟知“80後”的人說話方式和思維習慣。而劇中的人物在我的生活圈中不乏原型,寫起來也更駕輕就熟一些。我在寫作中盡量能夠做到每個人物的行為都是有根基的,不去刻意製造巧合與矛盾,比如劇中的何東,雖然他開場悔婚的行為會令觀眾反感,但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也會理解何東的做法。再比如何東的母親鄭玉英,雖然以“惡媽”形象登場,但她其實也有可愛的一面,當兒子真正出走以後,她也對自己的行為有反思。劇中三個最主要的女性角色權箏、丁香、任知了,則是代表了失戀女性的三種狀態,但最終通過自身的改變,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我給自己提的要求是,整部劇播完後,觀眾只會愛上其中的某個角色,不會對某個角色心生怨恨。
很多觀眾都質疑劇中人物“離家出走”的舉動。但我想說的是,放棄工作,出走,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方式,是一種戲劇化的感情抒發形式。我們不是要鼓動年輕人去辭職,而是要保持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汪峰《存在》里唱的:保持憤怒、勇敢前行。即使在社會中隨波逐流,也要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堅守一些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算在青春路上遭遇挫折,也是人生的財富。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後悔,因為該經歷的我們都經歷了。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安於現狀、向現實妥協,但希望這一天來得越晚越好。即使這一天真的到來了,由於我們的心態改變了,依然可以從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