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宋代五大名窑重新團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8 13:10:06  


 
  清華美術學院陶瓷學院的張守智教授特別強調個人文化修養對瓷器創作的影響。他說:“北宋時期的定窑工人是有文化的,如果不是深厚的文化積澱,不可能造就北宋瓷器的輝煌歷史。今天,複原後的定窑規模不大,只有幾十個人。但這幾十個人幾乎人人讀書,人人寫詩,人人家裡都有一個圖書館。今天的定窑人,在中國的陶瓷產業中是一個典型。”

  汝窑始於唐,盛於北宋。它的釉質和造型出色,但在戰亂中,生產技術失傳。宮廷汝窑的恢復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陶瓷藝術大師孟玉鬆女士親歷了恢復工作的艱難:“現在汝窑全世界僅存不過六七十件,很難見到實物,恢復它更加不易。我那時跑到故宮(微博),把從不對外開放的櫃子打開,親眼看到實物,把汝窑的藝術效果記到心裡,回來根據印象,找來一塊相同顔色的布做樣品,進行試驗,把試驗品拿回故宮請專家指導。在試驗過程中,還不斷參考李國珍的《古代陶瓷藝術基本》,參考其中的化學數據。後來古窑遺址挖掘出來,我們才有了瓷片,有了樣品。”

  現在研究恢復汝窑,孟玉鬆提出“遵循古代汝窑的特點,以傳承為根,創新為魂”的觀點。她說:“我們現在創新,一般都是以傳承為根的理念為主,創新不要離開汝窑最基本的特點。我在研究它的釉色的時候,就是天天拿著古瓷片,燒出來一次次比對,並且把燒好、粉碎好的瑪瑙加入到釉裡,生產出可以亂真的高仿品。”

  與定窑、汝窑的步伐一致,鈞窑、哥窑、官窑都成功完成了恢復工作。鈞窑的恢復狀況非常好,現在從業的窑口有近二百家,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認為:“我們有責任把當今的科技和現代人的生活習俗,包括現在的審美取向融入到作品當中,使當代的鈞窑成為瓷器中的瑰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