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化觀點:書法家應該是文化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5 10:02:25  


 
  我認為,強調書法藝術是獨立的藝術門類,有煌煌千秋書藝瑰寶、無數卓越大師和藝術家作證,還不夠。歷史是滔滔不絕的江海,沒有今天的支撐,就會斷流。不要比拼之餘覺得書藝整體上看無長進,就動輒抱怨流行;無風不起浪,藝術不怕流行,很多影響過藝術史的流派都崛起於青蘋之末。是江海,就得允許潮流滾滾,不拒細流。當今書法不怕流行,那麼怕什麼?怕的是浮躁淺薄成了主流而且流之盛行,怕的是大浪淘沙,潮流過去後沒有為當代書法史的積澱留下精金巨石。

  其實,毋庸諱言,貶抑書法家的微詞從未消停過。沒被人認可大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矗立成大山。協會成立以後,社會上對書法家仍然頗有看法,例如認為“書法是手藝,只要會抄寫,照抄無誤就是書法家”等。趙樸初、啟功和楚圖南等老前輩當時就對北京書界很多中青年說過:“修行不到,棍棒夾道”,希望大家一定要堅持讀書修行,不要以抄錄詩詞為能事。這裡所說的修行就是要夯實基礎,厚積薄發,而非單練手技。我最欣賞趙樸老說過的幾句話:“手藝是拐杖,學識是資糧”,“有杖行千步(持杖或可幫助遠行),無糧半步難(腹無食物行半步都不行)”,“學養是人生旅途遠行的必備資糧”,“被人看不起,不要先去糾正對方,看看是否應該先糾正自己”等。這些話,至今聽來仍是棒喝。

  文化不是貼金,是日積月累醞釀之後的噴發,所以德藝的修行,皆非時日之功。傳統藝鑒,首重德品,皆信奉“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小戴禮記》語)為藝鑒之則,德品藝品之論,實則談的也是文化的高度、品位問題。修行,不可沒有志向志氣。“志”可以具體化理解。我主張的藝者“三修”,換個角度看,也是“志”。三修,即修能——磨煉技能;修學——文化涵養;修德——美善人格。從事書畫藝術,要靜養清修,耐得住寂寞,淡定地讀些書,做些該做的事。趙樸老喻之為“功成化蝶”,說的就是篤志而後功成的至臻境界。當今藝壇,某些官銜藝爵確實頗有吸引力,加之文化市場繁榮下物質實惠的誘惑,這時能夠沉下心來,各自修煉,最後能厚積薄發、成就大家的,都是功成三修的篤志者。以前曾寫過一首論書詩:“毫間積學俗能醫,心養休嗟費日時。蓄力看如篙過險,出奇方解放船遲。”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