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吳樹:中國富豪收藏多半血本無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8 10:53:15  


 
  第一個階段是在2005年之前。那時候,富豪們的收藏活動主要是在國內文物專家們指導下進行。正因為如此,這一階段的富豪收藏呈現兩個特點,一是交易地點多數選在海外,二是收藏品基本上選購一些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和宋、明兩代的官窑和名窑瓷器,還有少量的古字畫和元青花瓷器。道理很簡單,專家們認為:好東西、真東西都在國外。在品種選擇上,那時候專家們的眼光還比較客觀,在幫助富豪們評估文物市場價值的同時,能兼顧文物的自身文化品質,加上當時中國文物的價格剛剛步入上升通道,所以買回來的東西基本上還可以算作“價廉物美”。
 
  第二個階段是從2005年-2007年。一些國際著名拍行在結束了2004年的中國拍賣路演後,果斷地將中國文物推上天價,佳士得(微博)拍賣行力拔頭籌,以兩個億人民幣拍出“鬼穀子下山”青花罐,一舉唱響元青花神話。此時,少數精明的浙江富豪,借機將前期誤打誤撞買下的元青花高價出售,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可同時出現的另一種情況是:更多的富豪看到了藝術品投資的暴利,爭先恐後地湧進拍場。而此時的文物專家們也已經被天價拍品攪亂了心智,多數人都匍匐在外國拍賣公司的“金槌”之下,人家上拍一件,他們喝彩一片,進一步推動了國人海外奪寶的熱潮。
 
  進場的人多了,元青花供不應求,一些國際拍行便不失時機地又推出了以官窑瓷器為代表的清代宮廷器物。於是,中國的新富豪們開始規模化進軍海外拍場,瘋狂搶購元明清三代宮廷器物,除開官窑瓷器之外,一些宮廷擺件玉器、銅獸首等,都成了富豪們的競買品種,導致中國文物的價格陡然飆升,那些外國拍行賺得盆鉢具滿。但是,這一波進去的中國富豪們就沒有他們的先驅者那般幸運了,因為僧多粥少,那些熱門拍品的影子——高仿品開始小批量地進入國際拍場。根據記者在景德鎮暗查,每年至少有20-30件左右的元明清“官窑器”高仿品在國際拍場高價成交。市場瘋狂了!富豪們即便買到了一些“真貨”,那也往往是“將豆腐買成了肉價”;
 
  從2008年開始,世界金融危機毫無懸念地波及到藝術品拍賣市場,儘管一些拍賣行仍舊公布一些高價成交拍品名錄,但是,真實的情況可想而知。而此時的中國富豪收藏者們大部分人在藝術品投資的項目上還處於“買進”階段,根本沒有利潤可言,即使想賣出藏品,但苦於貌似繁榮、實際疲軟的拍賣市場無法積極響應他們。所以,他們當中有人惶恐不安,開始擔心自己的收藏是不是“接下了最後一棒”?甚至是不是買了贋品?還有些資金實力強悍的人,則一手捂住藏品,期待日後升溫。另一手謹慎“補倉”,不露聲色的選購一些所謂的“高精尖”拍品,如現當代名人畫作、歷代皇帝禦用品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