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市場化的借鑒
市場化是出版企業做強做長的必由之路。出版企業是以出版為內容的企業,做企業就應該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市場競爭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從市場競爭中獲益,以優秀出版物贏得讀者。吳永貴認為,“民國書業以民營為主,在商言商,競爭激烈,並在市場資源配置下,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門類”(《後記》),“形成了十分可觀的出版產業。資產規模前五位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開明書局,均是股份制形式的民營書局。他們在市場為主導的出版環境中,審時度勢,關注對手,把握商機,銳意經營,終於做大做強。
這樣的出版生態,有的是競爭,少的是壟斷,靠市場配置資源,憑實力排名座次。要想在對手如林的出版領域一直保持領先,做到青山不老,出書就不能不格外嚴肅認真”,“更需要愛惜羽毛,更需要關注長遠”,“前期種下的良好社會聲譽,轉化成了長遠的經濟效益”(《序》)。這些成功的經驗,“對當前的出版市場化改革,不失借鑒意義”(《後記》)。
當前文化體制改革已經進入後集團化時代,但現代企業制度還遠沒有建立起來。當務之急,是要革除跨區域、跨所有制、跨行業發展的政策壁壘,通過資本運作和股份制改造,將國有出版企業徹底市場化、公眾化,在依法經營的規範下,放手讓出版企業“走出去”,自主運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