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史上日本人的對華心態:從畏懼到仇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30 10:22:10  


 
  日本嘗到了侵略戰爭甜頭,軍國主義侵略擴張野心不斷膨脹。1889年首相山縣有朋已把“經略大陸”定為國策,然後又提出“保衛利益線”侵略理論只要哪裡成為日本侵略的目標,所謂利益線就可以推進到那裡。1910年果然吞並了朝鮮為其殖民地。
 
  1911年中國爆發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日本統治集團當然不願自己侵略掠奪的對象通過革命成為獨立富強之國,也害怕中國的共和革命危及日本的天皇制和殖民統治。前首相山縣有朋一語道破他們此時的心態:“日本不希望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皇帝,日本更不希望那裡有一個成功的共和國。日本所希望的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中國,一個受日本影響的弱皇帝統治下的弱中國,才是理想的中國。”因此日本政府一開始就對中國辛亥革命抱仇視和敵對的態度,可見日本當權者的對華心態與其對華政策有著多麼密切的關係。

  【從不認罪心態到不平衡心態】
 
  甲午戰爭以後,日本軍國主義惡性膨脹,島國心理的狹隘民族主義,神國心理的日本種族優越感,武士道精神的尚武好戰,法西斯主義的殘暴瘋狂等心態交織混合在一起,在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暴露無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對中國、亞洲及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戰後美國單獨占領日本,由於冷戰的需要,美國對日政策由壓制打擊轉為扶植支持。美國占領軍既不追究天皇戰爭責任,又包庇袒護戰爭罪犯,還削減戰爭賠償。美國還給日本美元貸款,並與日本訂立軍事同盟,提供安全保護傘,把日本作為美國和西方陣營在亞洲的反共反華前哨基地。在得到美國庇護又沒有對天皇和軍國主義戰爭責任進行清算的情況下,儘管有一批正義人士和戰俘、老兵懷有負罪感和贖罪心理,但相當一部分日本政治家和各界人士形成了對戰爭罪責不認賬、不謝罪、不反省的態度。他們一方面用所謂“一億人總懺悔”來掩蓋天皇和政府的戰爭責任,同時大肆宣傳原子彈對日本的破壞,強化日本人戰爭受害者心理,淡化甚至抹殺日本人戰爭加害者心理;另一方面右翼勢力和一些政客、學者、媒體還在製造各種理論為日本侵略戰爭辯護甚至評功擺好。如散布大東亞戰爭是“從白種人手中解放亞洲”,日本侵略戰爭是“自衛自存的戰爭”,東京審判“不公正”,南京大屠殺是“虛構”,等等。這些謬論和謊言成了不認罪心態的所謂理論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