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院畢業生的作品為何值60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6 10:11:15  


 
  在知名策展人朱其看來,也頗贊成以上的觀點,認為社會應該鼓勵年輕人甘於寂寞,研究藝術,沉寂多年後創新,而不是鼓勵大家製作山寨藝術品賣錢,將藝術生產化。一旦進入這個商業體系,年輕人踏上離創造力越來越遠的不歸路。
 
  但是這樣的看法卻馬上被一位年輕藝術家強烈反駁:“我不同意,像我們這種年輕人,沒有人給我們機會,一味沉寂,只會讓年輕藝術家迫於現實壓力改行。吃畫廊飯的老一輩不下去,新人永遠沒有機會。我覺得大藝博是一次表達自己的機會。好的東西自然沉澱下來,不好的也自然會被時間淘汰。”
 
  一方面是藝術家推手的觀點,而另一方面是被推動者的個人看法。很多人為大藝博的火熱與"60萬"的驚呼與喝彩,對於學院裡的學子與畢業生確實帶來為之一振的鼓舞,但是也敲響了業內人士的警鐘:年輕藝術家的創作需要資金,並渴望機會,希望受到關注,但是我們的市場與體制給了他們足夠的機會與引導嗎?
 
  在大藝博所見的作品當中,雖然有精品存在,但也有觀眾反應,實際上裡面也有甚多的山寨與模仿之作。如果一個年輕藝術家通過這樣的模仿收獲了資金與肯定,但是卻是否會造成令到他們認為這個創作模式既然受到市場的肯定他便一直按照這樣的方向複制創作?收藏家江寧認為年輕人有自己的判斷力,他們已經不再是溫室的花朵,對與錯、是與非要他們自己去經歷才能判斷,同時經歷也會是他們的作品有更多內涵。大藝博參展的年輕人不可能都會成為藝術家,能成為藝術家的還是少數,大部分可能會從事美術工作。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提出問題,而是從事解決問題的工作,如美術教師。但是這些人卻對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大部分對大藝博持支持態度的專家學者或者學生本人,都認為大藝博最值得肯定的一點事給學生與年輕藝術家提供了機會。著名雕塑家向京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中也曾表示過,她認為這兩年年輕藝術家的相關活動特別多,這對於年輕藝術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種機會對於她的年代是十分稀缺的。這些機會至少是一個生存的機會,因為年輕藝術家首先是要生存。如果藝術家能夠以職業藝術家的身份去用作品生存是很理想的狀態。但因為中國當代藝術歷史發展很短,商業運作的歷史就更加短。在市場體制發展還不夠成熟與健全的時候,確實會對青年藝術家的成長會造成一定的傷害。例如現在有些畫廊,在學生還沒畢業的時候就進行挑選,十分快地把他們的作品投放到市場。在目前中國的藝術景觀裡面,商業的權利過大。與她剛出道的時候,學術權利占主流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她認為最理想的一個生態是權利更加多元與分散,這樣的生存土壤才會有更多的縫隙與空間給青年藝術家成長。但從另外一方面說,目前這種殘酷的環境,也是對藝術家的一種磨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