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滿蒙”史研究及對渤海文物的掠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1 07:43:58  


 
  據有關資料,鴻臚井碑是被日本駐旅順的海軍中將富岡定恭於1908年派軍人運回日本的。這一年是白鳥到旅大活動,也是“滿鐵”學術調查部成立之年。白鳥一定了解“鴻臚井碑”的。也知道它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鴻臚井碑”是什麼樣的碑石,今在何處?據日本學者渡邊諒《鴻臚井考》一文知其於1967年5月12日對該碑作實地調查。碑在今東京日本皇宮噴泉禦苑建安府的前院。碑上建有碑亭保護,“鴻臚井碑”是刻在一塊巨大的自然石塊一角的文字,巨石寬 300厘米,厚200厘米,高180厘米。渡邊諒說,“原碑石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已在東京”。這與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富岡定恭決定將該石運回日本的時間一致,又同白鳥到旅大和東北其他地區活動一致,也與白鳥等在“滿鐵”建立學術調查部時間一致。總之,“鴻臚井碑”巨石運往日本之當年同上述事件發生都在同一年,這大概不完全是巧合。
 
  日本除盜運“鴻臚井碑”至日本外還將其他地方的歷史石刻石雕盜運至日本時間也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前後,也與白鳥到石刻所在地活動相聯繫的,事隔近20年後,有人前來調查時發現一些重要石刻不見了,有的已運往日本。據鳥居龍藏《滿蒙古跡考》第七章金之上京記錄,鳥居於1927年到金上京會寧府遺址調查,他看到上京城內盡成耕地,不僅無丘上的建築物,而所有之石件大概運往阿城市街。“據聞明治四十年頃將此地之石送往日本內地作庭石者甚多,今竟不留一石礎,僅能見石臼之破片,殊屬可惜,故城之內,一無所見,白鳥博士當時發見之碑文已運往他處(此碑文指寶嚴大師塔銘志――筆者)當時曾掘得許多之古鏡,今殆完全取去,已無可尋矣!“據此可知日本一些官員軍人或學者以及其他行業之人,曾經盜運金上京城址內石雕石刻送回日本,還搜集或竊取出土銅鏡等文物,可見他們不僅盜運回日本同渤海有關的“鴻臚井碑”等文物,這是已知或見於著錄的,至於未知的其他地區的珍貴文物同樣會被大量竊取的。
 
  19世紀,特別是從1840年以來的一百多年,我國的文物寶藏流失海外的已無法統計了,粗略估算至少有百餘萬件以上,實在令人痛心,這是國家貧弱,當局腐敗無能,甚至不排除個別官員忘祖求榮而以寶藏為獻。東北解放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根本好轉,但盜掘走私仍然存在。過去流失的渠道多種,除走私外,列強的掠奪是一個主要方面,文物寶藏的流失等於五千年文明歷史鏈環的損壞,中華民族勞動創造的智慧與血汗凝結的象徵和紀實物證的失落。唐代渤海文物的流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而進行對歷史文化資源掠奪的典型一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