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年初各大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同質化傾向明顯,只不過“風有變化”。相對於去年古裝劇集中於宮鬥劇,今年古裝劇則集中於“隋唐”和“楚漢”,《隋唐演義》、《隋唐英雄》、《楚漢傳奇》、《楚漢爭雄》、《王的女人》接連上映,三個“項羽”在屏幕上輪番上陣,被網友們戲稱為“項羽很忙”。
2012年,我國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電視劇“第一大國”,全年電視劇產量高達1.7萬集,如果一名觀眾每天晚上看兩集的話,全年無休,需要23年才能看完。與之相對的是,在電視劇發行量上屈居世界第二的美國,年產量僅8000集,而受到不少中國女性觀眾青睞的韓劇,年產量不過才2000餘集。
如此高的電視劇產量背後,卻是收視率的整體低迷。去年上半年,全國上映的800部電視劇中,收視率破1的僅占5%。海量生產的電視劇的題材過於跟風和同質化,劇本和故事內容的粗糙,讓觀眾對國產電視劇出現“審美疲勞”。
一天300個“鬼子”被打死,創新在哪裡?
2012年,東方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中有三成為家庭倫理劇,而北京衛視的比例則高達四成。在《媳婦的美好時代》走紅之後,《媳婦是怎樣煉成的》、《媳婦的美好宣言》、《婆婆來了》、《丈母娘來了》等一系列“婆媳”劇、“婆媽”劇相繼上映,但是內容卻大多雷同,大多是婆媳掐架等雞毛瑣事,而且橋段也大多類似,“結婚必偷戶口本、家家戶戶都不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