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在段子裡調侃,不是滿門抄斬就別煽情了。這話也許說得過頭,但當你發現,滿世界賣藥的電視廣告也開始高舉煽情大旗時,才恍然驚覺,煽情已經以無孔不入的攻勢強力滲透我們的生活。
近些年的晚會、影視劇作品,儘管像瓊瑤劇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路線的作品逐漸退出江湖,但煽情風之盛行,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某些晚會裡塑造的一心撲在事業上,無視自己身體健康和家人幸福的極端個例,是煽情;影視劇裡描摹的為追尋精神自由,不惜放下一切,辭職遠走他鄉的,是煽情;電影裡過分渲染上流社會奢侈無度、空虛寂寞生活的,也是煽情。種種煽情,均為賺得眼淚和收視而來,前幾年的實踐也證明了煽情對收視率提升的神效。可是,快餐時代的觀眾,收視消費已經承載不了煽情橋段裡堆積如山的苦難,況且,煽情畢竟只是一種淺顯的沉重,現如今,一味地煽情,已經換不來同情、理解和支持,只會換得不屑和白眼而歸。
或許,淚灑舞台的人,除卻欄目組苦心孤詣的包裝因素,真不乏回顧人生況味,情難自已的,在感動觀眾之前,先把自己感動了。可是,“一把辛酸淚”的時代已經過去,觀眾對辛酸、悲情已然不再感冒,再強行煽情就變成了矯情,還不如留著編故事和流眼淚那點力氣,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藝術生涯。
(來源: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