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宋冬:藝術,做了不白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8 09:55:10  


 
  每一次展出《物盡其用》,都讓宋冬有不一樣的感觸。他不喜歡用裝置的名稱來概括它,因為這件作品是一件活著的作品,不斷地在充實著,每一次做都有著變化。“《物盡其用》展覽不是提供一幅圖片,讓別人對著去擺。就藝術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形式,而是一家人都在參與這件事,做這件作品。就好像我們過年收拾東西的時候,會找出很多東西,翻出很多記憶。比如這次去悉尼展出,就會帶去剛發現的父親做過的一個用於卷煙的小工具,還有一個炸方便面的小工具。現在還有兩個箱子沒有打開,我們也不知道裡邊是什麼。”

  這件作品裡的所有東西不是特意收集而來,而是宋冬的父母不舍得扔、不舍得用留下的,甚至很多新的都沒用過。“很多時候,我的父母對我做的事情我都不懂,從小跟著這些‘垃圾’‘破爛’長大。通過這個作品,我才領悟到那是對我的愛。我結婚的時候,母親給我送了一件結婚禮物,滿滿一箱子肥皂,那是母親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為我們準備的。現在我也為我的女兒準備了一箱肥皂,當然是現在各種各樣、五顔六色的肥皂。”宋冬說。

  以愛之名

  在宋冬的系列作品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他在“藝術”這個名頭下,尋找到了與家人交流的方式,也維繫起了一個家庭的紐帶。在他的《撫摸父親》和《物盡其用》裡,都需要家人的配合。最初做《物盡其用》時,母親並不希望把這些東西展示出去,但宋冬對母親說:“這對我很重要,做了我就出名了。”從而有了《物盡其用》的面世。而做《撫摸父親》時,也是同樣的借口,對父親說:“這對我很重要,做了我就出名了。”從這件作品開始,父子兩人開始有了更多的交流,父親也開始對“不務正業”的宋冬給以創作上的支持配合。

  宋冬的作品,往往是一個延續狀態,這次展出的《家庭成員照相館》,也是從1997年開始做的。“當時家裡只有7口人,有我父母、我和我妻子尹秀珍、我姐姐家的3口,是中國很典型的家庭。”當時宋冬用攝像的方式進行記錄,在北京的12個地點,7個人面對攝像機,靜止站立3分鐘。在展覽的時候,把錄像現場投射到墻上,做成一個照相館的場景。觀眾可以參與到作品之中,選擇做家庭成員的任何一個人,然後站在這個人的前面,投影就和這位新的家庭成員相重合,形成一幅新的“全家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