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7日電/莫言舊居接待的遊客很多,有些遊客甚至還摳墻皮,拔院裡種的胡蘿蔔,表示要沾一下莫言的“文氣”。
如今,越來越多的游人都喜歡奔著名人的名氣而去旅行,一到旅遊旺季,這些地方就人滿為患。那些跑到高密參觀的人本來是衝著“文化”來的,可到頭來無非就是看看房子照照相,或是在莫言老屋周圍買本盜版書而已。這種功利式的文化旅遊實際是一種扭曲變形,本該是享受文化的旅行,卻變成了“追星”的歷程,也難怪莫言的老父會因為總被遊客拉著照相而大喊太累了。
對於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實際上,這種旅遊毫無意義。大家一窩蜂地湧向名人故里,看到的不是小說裡描寫的那些情節,而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和雜亂無章的景象,本想沾沾名人的“文氣”,可“文氣”沒沾上,反倒沾上了一身的煩惱和疲憊;也有不少人想要見識一下小說描述的壯麗景色,殊不知藝術和生活是有差距的,最後,只得失望而歸。
旅遊的本質是審美與愉悅,但現在大多數人對於旅遊的見解卻過於膚淺,認為只要走出去就可以了,而忽視了走出去的初衷。對於名人文化旅遊來說,重要的不是走出去,而是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文化的內涵。試問有多少人在去高密之前讀過莫言的作品?又有多少人能在高密領略到莫言想要表達的現實意趣和歷史精神?如若不是這樣,僅僅是為了“去過了”,那麼,一場文化之旅難保不成為“追星”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