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毫無疑問,《致青春》為她刷出了嶄新的可能,雖然在任何意義上,這部電影也終將成為一部流行之作,一個票房童話。但是,在這部導演處女作裡,趙薇非常聰明地避開了她之前參演的那些愛情故事的陳詞濫調,《致青春》不亂搞誤會,不歇斯底里,不製造巧合,不拖泥帶水,她警惕肉麻警惕脫俗,甚至警惕小清新警惕大煽情。八九個人物,主線和副線的關係交叉很清晰,呈現很完整,而且角色彼此之間構成互文的支持,所以我驚奇地看到,幾個在爛片中經常出沒的偶像明星,在這部戲中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
五一節晚上,新衡山電影院1號大廳真正滿座放映,我坐在觀眾席裡有點小激動,很多年了,我在電影院裡沒看到過這麼多人,《致青春》的毛病其實很多,比如BP機和盜版碟同時代出沒,比如“出國”橋段的歷史感偏差,當然更嚴重的還是後半段的概念人生導致前半段的青春也概念化,但是,所有這些毛病擋不住這部電影呼之欲出的興奮:現在,我說了算!
謝晉已經成了墻上的大師,陳凱歌張藝謀垂垂老矣自顧不暇,新登場的電影人既沒有歷史的壓力,也沒有藝術的負擔,第五代第六代出場的時候,還要喊幾句“PASS第四代”、“埋了第五代”,但現在的電影人不用了,他們拿起導筒,再也不用拗時代造型,也不用講肩上的責任,背後的目光。
滕華濤的《失戀33天》就是給屌絲打打氣,徐崢的《泰囧》就是給百姓逗逗樂,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就是給觀眾養養眼,而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就是讓我們在樂過之後,追悼一下自己的青春。這些電影,都是這一兩年來的票房奇跡、媒體主人翁,這些電影,無一例外地出自剛出道或出道不久的導演之手,似乎,在任何一個歷史階段,我們都沒有這麼密集地迎來過新導演出手就是票房大片的時代。我想,這是因為,有父的時代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