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新中寄廬後,周恩來的思想日益活躍,已經不再怎麼在意能否進入哪所日本的高等院校官費就讀,而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到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上去了。到1918年下半年,隨著紀念馬克思誕辰100周年的活動在世界各地開展,日本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熱,一些馬克思著作被翻譯成日文出版,報刊上也不時有評介文章發表。而在國內,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也開始致力於俄國十月革命劃時代意義的宣傳,著手評介、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相繼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和《庶民的勝利》等文章。這一切促使周恩來的思想開始發生較大變化,逐步向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轉變。
回 國
周恩來在日本總計生活了約一年半時間。1919年的春天到來之後,他毅然決定,不再滯留日本,而“返國圖他興”,投考母校新建立的南開學校大學部,回國尋求革命的真理,探索中國新的革命道路。在回國前寫給友人的信中,他激憤地寫道:“家國恨,天下事,不堪一提!極目神州,愴懷已達極點!”“苦吾民矣,為之奈何!”
離開日本之前,4月1日,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周恩來來到素有“西京”之稱的日本故都---京都逗留了10日,飽覽了風光旖旎的日本“千年古都”風光,留下了《雨中嵐山》、《雨後嵐山》、《游日本京都圓山公園》、《四次游圓山公園》等一系列優美的詩歌,抒寫了自己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堅定信心,和對即將踏上的革命道路的憧憬和期待。
這幾首詩採用的都是新體詩的寫法,且每首都提到櫻花,通過櫻花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這四首詩中有三首是同一天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