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左四)29日晚在河內出席越南總理阮晉勇為東亞峰會與會領導人舉行的歡迎晚宴。圖為與會領導人在晚宴上相互祝酒。 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10月28-30日,東盟系列峰會召開。峰會前,中國面臨著極其複雜的地區形勢。東盟對中國迅速崛起日益不安,借助美、日、俄等大國平衡中國地區影響力的呼聲上升。而且,南海等問題使中國與東盟多國關係出現波折。東盟十分關注中國在峰會上將如何作為,擔心中國做出“強硬”維權舉動。溫總理的峰會外交讓東盟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是永遠支持其發展的“好鄰居、好夥伴”,是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莫為浮雲遮望眼
中國網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中國1991年與所有東南亞國家建交或複交,並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雙方關係後來的發展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中國的“微笑外交”和“合作外交”使之被東盟逐步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雙方合作的亮點頻頻閃現。1997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中國及時雪中送炭,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並向泰國、印尼等國提供數十億美元的金融和物資援助。而且,中國與東盟在10+1和10+3的框架中進行了富有成果的創造性合作,如中國第一個與東盟談判建立自貿區,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與東盟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3年又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合作領域更加廣泛,對話機制更加完善,人文交流更加深入。近幾年,溫總理的出訪已在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中產生品牌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推進著雙方合作關係不斷邁向新台階。今年1月1日,中國——自貿區的正式啟動,使中國成為東盟最大貿易夥伴,為東盟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做出較大貢獻。
然而,中國迅速崛起引發東盟的疑慮與不安,對華防範之心上升。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實力速升、西方相對衰弱,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外交舉動,常被外界誤解為明顯變得更加自信甚至咄咄逼人。伴隨著中國GDP和軍費開支規模雙雙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中國威脅論又沉渣泛起。東盟毗鄰中國,對中國崛起更為敏感:擔心經濟上依附於中國;擔心中國軍力迅速增強,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將來會以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解決南海問題;擔心中國整體變得更加傲慢。東盟有的國家領導人公開呼籲美國強化在東南亞的存在,平衡中國。東盟今年成功推動美、俄加入東亞峰會,用10+8機制“稀釋”中國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而且,美日等國趁機煽風點火,給中國周邊環境帶來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美國與日本、韓國、越南等國舉行的軍演從黃海、日本海一直延伸到南海和東南亞。在7月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上,美越試圖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東盟有關國家在美國介入下,對與中國產生爭議的南海主權要求更加迫切。日本還在釣魚島附近非法扣押中國漁民。峰會期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公開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與日共同炒熱釣魚島問題。日方還在峰會期間,通過媒體不斷散布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論。
這表明,中國硬實力的增長並未直接導致軟實力的同步增強、改善外交環境。中國前些年在東南亞苦心經營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遭遇信任危機,國際社會尤其是東盟國家希望中國能再次證明“和平發展”。有學者指出,美國在該地區是經過考驗的大國,而中國無論從大國責任還是大國能力上,都未完全通過“考試”。針對中國——東盟在各自心目中都暫時出現的負面形象,國外輿論更是煽風點火,國內一些輿論也認為形勢嚴峻,甚至出現主張放棄與東盟合作的悲觀和極端論調。
中國面對實力上升卻又屢遭“刺激”的局面,會在東盟系列峰會上如何作為?是強硬還是續推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