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教授高原明生則指出,“如果陷入近代史陷阱,我們看到的歷史天空是很小的。歷史是潮流,戰前的歷史很重要,戰後的歷史也很重要。”他認為,如果沒有信賴,即使聽到了對方的話也不能接受。但只要雙方有改善中日關係的共同目標,就一定可以一起做建設性的工作。
交流的腳步從未停歇,近年青年學者交流成果頗豐。“日中青年歷史學術會議”項目開展十年後,自2011年起,社科文獻出版社協助笹川日中友好基金舉辦每年一期的日中青年歷史學者研修班,以兩國20至30歲青年歷史研究者為邀請對象。目的在於促進兩國研究者間的交流,對於關涉兩國關係的重大問題交換看法,以更好地了解各自的觀點和立場。此項目已進行了四期,今年將進行第五期。
“不應把中日歷史問題簡單的政治化或感情化。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歷史認識跨越國境的重要性。”步平說,“在自己認識的基礎上,應謙虛的、冷靜了解對方的觀點和認識,特別是理解對方歷史的產生背景和原因,然後在交換意見的基礎上尋找認識的共同點,同時也應當承認認識的差異。”
雙強並立時代 改革引起的社會緊張情緒易轉為民族主義
研討中,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新生認為,當前中日關係的探討脫離不開兩個歷史背景,一是中日兩國的經濟實力的逆轉,二是兩國都在艱難改革,處於歷史轉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