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中評社 杜博強攝) |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記者 杜博強)原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博士表示,由70年代末開始到現在是中文出版行業發展的黃金30年,30年中分別由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先後各領風騷10年。80年代開始兩岸尚未開放,但是已經有版權貿易,即靠香港為中介人,台灣將書籍的版權賣給香港,再由香港轉賣給大陸。
由香港中華文化協會和新亞文商書院共同舉辦的“港台文化互動系列講座:從圖書閱讀到出版事業發展”在香港舉辦,陳萬雄是在講座中做出上述表示的。
陳萬雄表示,香港和台灣閱讀的共通性很強。20世紀60年代末起,大陸尚未開放,台灣的書籍出版也尚存禁忌,很多在島內無法出版的書被拿到了香港出版,台灣當時有人專門找香港出版的書來看,甚至有大學教授叫香港來台讀書的學生幫忙帶香港出版的著作。
而與此同時,香港的出版業也於70年代末逐步興起,甚至出現了專門進口台灣書籍的機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香港的讀者離不開台灣的作者、作品,台灣也同樣離不開香港。很多作者都是港台兩地的共同閱讀對象,這是港台兩地不少二戰後第一代人共同的閱讀經歷。
出版業的繁榮帶動了文化的繁榮。陳萬雄說,從清末以來就已經開始的對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關係的探討,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香港和台灣得以繼續,這也塑造了香港文化相當的底蘊。
陳萬雄介紹說,80年代開始,兩岸關係開始出現鬆動。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台灣書商將書籍的版權賣給香港,再由香港轉賣給大陸的現象。“兩岸尚未開放,就已經有版權貿易了,就是靠香港做中介人。”
隨後在香港的出版業興盛10年後,80年代末期台灣的出版業也開始崛起,而中國大陸出版業的崛起則要到大約2000年以後。陳萬雄說,70年代末以來是中文出版業發展的黃金30年,30年中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各領風騷,分別領先了10年。
陳萬雄尤其強調,香港作為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者和傳播者的角色,長期被學界和公眾忽略。陳萬雄說,中國大陸的出版業在1949年以後和文化大革命時期,曾經兩度停滯,大量的古籍、通俗小說等重要的圖書資料,都是依靠香港出版業才得以保存和傳播。在中國研究成為學術領域的重要部分的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紛紛來到香港來找書,這體現出香港仔中國文化的保存和傳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