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一襲奢華裝束的劉曉慶氣場驚人,一句高亢的“hello everybody”足以驚艶四座,一出《風華絕代》的好戲就在此刻呼之欲出。近年,由明星主演的話劇越來越多,他們換上戲裝,登上舞台,扯著嗓子,過上一把“話劇癮”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感,明星的“舞台欲”從未這樣強烈地集中爆發過。“明星話劇”給話劇事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的商機和人流,使得觀眾慕名而去。然而,在話劇一片星光燦爛背後,也應該看到其中潛在的危機。
話劇漸成明星“群英會”
近期,除了影壇“常青樹”劉曉慶融入話劇大舞台,香港歌手何韵詩與內地演員謝娜也分別帶著話劇《賈寶玉》和《十三角關係》登台獻藝。這三個曾與或正與影視走得很近的女演員,為觀眾帶來了三台風格迥然的話劇,也向觀眾展示了曾被影視遮蔽的她們的另一面。而在此之後,演員郭曉冬還將出人意料地帶來電影《鋼的琴》話劇版。話劇舞台可謂星光耀眼。
早在2009年,人藝首演大戲《窩頭會館》就因匯集了濮存昕、宋丹丹、楊立新、徐帆和何冰這“五星上將”,36場演出創下1020萬元的票房紀錄,個別單場票房收入甚至超過經典話劇。“明星參演話劇是一種吸引觀眾的商業化行為,演員選擇舞台對他們來說也是繼續‘充電’。”國家話劇院“80後”導演王劍男把明星參演看做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群英會”。
“話劇肯定是要賣票的,我們雖然是所謂的明星,但我從未離開過話劇舞台。”儘管楊立新在電影、電視劇里轉了一大圈,但他還是鐘情於話劇舞台。他表示,話劇應該是多樣的,有嘻嘻哈哈的歡樂,也有嚴肅與思考,“我更傾向於嚴肅話劇,能給人冷靜、客觀的思考。儘管現在很多鬧劇充斥市場,但我並不擔心嚴肅話劇沒人看,有的觀眾喜歡芭蕾、有的喜歡交響樂、有的喜歡京劇,我相信每一類話劇都有自己的觀眾群”。
“明星”各有不同,“話劇”亦有優劣之分。話劇是演員的藝術,優秀的演員可以使一部劇本平凡的話劇演“活”。吸引觀眾走進劇場的,首先是演員。但如果覺得“明星”就一定是優秀的演員,這可能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明星無疑能提高話劇的娛樂性,但話劇還有它更為重要的藝術性。“明星+明星+明星”,策劃者需要明星效應來達到票房收益,而當觀眾是來看“明星”,不是來看“話劇”的,他們就會因“明星”而走進劇場,也會因“明星”而遠離劇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