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莊嘉穎(圖片來自直播截圖) |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實習記者 梁帆)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莊嘉穎日前出席“敢言亞洲論壇”,並發表以“亞洲經濟發展背景與新加坡的小國困境”為題的主題演講。他指出,隨著中美關係的日益緊張,新加坡作為世界樞紐的角色想要持續發展將會面對相當大的挑戰。莊嘉穎建議,新加坡作為小國,可以同鄰國建立新的國際關係,聯合加大在國際的話語權。
他透過數據分析道,中國逐漸成為新加坡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美國與新加坡的貿易往來呈下滑趨勢,尤其是商品貿易。“但如果把新加坡作為跟世界貿易連接的一個據點,歐洲、日本還有亞西安地區的國家在貿易方面占的比重相當大,對新加坡來說,他們還是主要的外貿夥伴。透過服務業來看,中國與新加坡的合作占比還比較少”,莊嘉穎說。他補充道,從不同角度來觀察,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呈現細分化,不能一概而論,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不能只依賴一方的原因。
莊嘉穎從歷史維度展開分析,他談到,新加坡作為一個“中間角色”的經濟體,需要與各方具備著一定的合作關係體才能從中獲益。這種與各國討好的局面起源於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國際秩序,不僅包含經濟層面,也通過法制和規則,對大國形成一定約束力。他認為,這種模式拉低了小國於大國之間的不平等因素,在外交談判中,法律能夠督促他們平起平坐。新加坡作為小國可以消除自身的顧慮,充分掌握其優勢,在20世紀經歷了騰飛的歷史。他亦稱,隨著21世紀10年代尾端中美衝突事態的不斷擴大,大國已不再認可現存的國際秩序。新加坡經濟發展模式其實是要持續下去,會面臨相當大的阻礙,這樣的世界格局會導致新加坡的發展空間變得狹窄。
他認為,科技上,中美爭端受到雙方矚目,科技方面的競爭對於新加坡是大挑戰。以往中美在利益方面有非常多合作的次數,且觀點保持一致。但如今中美在科技方面都是“各走各”,使得新加坡的空間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