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Ratnik-3”未來士兵系統。 |
今年年初,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獲得一份價值數千萬歐元的合同,由該公司負責對德軍士兵系統的指揮控制設備進行現代化升級,同時交付14個排的“未來士兵—擴展系統(IdZ-ES)”。
無獨有偶。前不久,法國泰雷茲集團在一次活動中展示了由該集團打造的“未來戰士”概念,體現出在研發未來士兵系統方面的不同選擇。
有的已經開始服役,有的正在研製中。這種情形,不只存在於德國與法國相關公司對未來士兵系統的研製工作中。在世界範圍內,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發情況基本類似。
什麼是未來士兵系統?為何會呈現出“邊結果邊開花”的狀況?當前各國研發、使用情況如何?今後將怎樣發展?請看本期解讀。
面向明日戰場,未來士兵系統應運而生
用什麼打贏明天的戰爭?對武器裝備研發者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士兵是軍隊戰鬥力形成的根基,也是戰場上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基於此,強化單兵作戰能力,就成了各國軍隊科技研發的一個共同“標的”。
立足現有裝備與技術,運用邏輯化和創新性思維,在適度前瞻基礎上,確保士兵生存力並尋求更強戰鬥力,以適應未來戰場要求……在這種思路引領下,“未來士兵系統”概念問世,並先後在很多國家“落地開花”。
美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早。1959年,美軍基於當時全球“核陰雲籠罩”的背景,推出了“未來戰士”套裝概念。除了有頭盔、紅外瞄准鏡、雙目望遠鏡、尼龍防彈衣、作戰靴、跳傘裝具、突擊步槍、爆破筒等元素外,該套裝還包括可穿戴式無線電電台、便攜式通信器材以及體現其具有防核生化能力的面罩等。如今回頭再看,昔日這個帶有一定前瞻性的套裝概念,現在很多已經得到普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