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傳合 山東淄博 金融
批容忍造假、批審批麻煩、批浪費人才……當著列席的10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質檢總局官員,人大浙江團12名代表個個放“狠話”。“千萬不要人代會開了以後就自娛自樂,說了也白說,白說還要說,這個現象要解決,我們今天實際行使的就是詢問權。”(3月12日南方新聞網)
看罷這則新聞,給人一種猶如清風拂面、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人大代表面對面“發狠話”、當面質詢官員的現象,在很長時間、很多場合已是非常鮮見。
官員是什麼?是具有一定等級的政府工作人員,是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有權有勢的強勢群體,他們不僅具有參與國家政策或地方政策制定的決策權,更擁有自由分配國有資源和公共資源的決定權和支配權。自古以來 “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的信條,言及的就是百姓及財產與權力之間的法權關係。
多年來,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根植於人們政治經濟生活之中,一些領導幹部“官本位”意識濃厚,視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私有,不是利用職權來為黨、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把職權視作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工具,想方設法追逐對公共資源的特權,撈取自己的特殊利益。也有的官員高高在上,聽不得不同意見,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此種種。由此導致幹群關係、政商關係極不正常,阻礙了經濟社會發展。
應該看到,政府官員缺少了人民群眾的批評監督,就會脫離群眾,甚至出現腐敗現象。一個拒絕、漠視人民群眾批評的政府官員,最終會被人民群眾所唾棄。現在好了,人大代表公開質詢部委高官,不僅凸顯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清明景象,也折射出社會民主進步的一面,確實是可喜可賀。因為只有讓人民有權批評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和官員,才能體現出人民政府是代表人民的真正含義。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各級官員義不容辭的職責,批評是一味甘苦的良藥。不論你官有多大,職位有多高,只要是黨的幹部,人民政府的官員,你就必須無條件接受人民群眾質詢和批評,是非功過任由老百姓去評說。只有具備“海納百川”的胸襟度量,虛心接受批評,勇於面對群眾的批評和質詢,聞過則喜,才能贏得民心,營造風清政明、經濟社會長足發展的新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