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今年以來,證監會接連核准設立和批覆4家外商獨資機構,節奏遠超前3年。一方積極對外敞開懷抱,一方堅定執著布局中國,我國資本市場和外資金融機構上演著一場“雙向奔赴”。
外資金融機構渴望更深入參與中國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外資機構積極來華展業,摩根大通、高盛、野村等10餘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橋水、貝萊德等多家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爭相在華設立全資子公司。此外,範達基金、聯博基金等已提交公募牌照申請……外資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與日俱增,並以實際行動為中國投下信任票。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更加開放的資本市場。當前,我國股市和債市規模均已位列世界第二大,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5000家,如此龐大的資產盤子,需要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配置資源,提升效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既可以引入海外中長期資金來降低市場波動,便利國內企業多元化融資、降低資金成本;也能夠推動國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經受風雨歷練、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為更好促成這場“雙向奔赴”,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緊鑼密鼓。相繼開通中日、深港、滬港、中新ETF互通;持續擴大期貨期權特定品種開放範圍;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外資機構在經營範圍和監管要求上均實現國民待遇,等等。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與全球主要市場互聯互通的橋梁不斷搭建,越來越多資本得以進出流轉,市場活躍度和韌性明顯增強。
開放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鮮明標識,祗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世界經濟金融格局深刻演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面臨更多風險挑戰,開放的大門不僅要越開越大,更要越開越穩。在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安排,進一步便利境內外投資者跨境投資的同時,還要把握好開放的節奏和力度,加強對跨境投資行為和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研判,防範可能出現的各類金融風險,堅持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必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擁抱全球化,與海外市場形成更加緊密、良性的互動,為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多中國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