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網申、跑宣講會、不停地筆試、面試……女生們在就業的轉盤上馬不停蹄地奔跑,“這家拒絕了就趕緊找下一家,哪裡顧得上去討個說法”,曉琳認為,接受與沉默似乎是無奈之下最經濟的“理性選擇”。
今年年初,我國就業性別歧視案首次成功獲賠。來自華南師範大學的大四女生溫語軒(化名)在招聘中遇到企業“只招男生”,在當地人社部門的調解下,她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公開道歉和賠償,感到“揚眉吐氣”。而這份揚眉吐氣的背後是長達71天的維權拉鋸戰。
“女生不是不夠優秀,有時候根本沒有機會去證明自己的優秀。”曉琳坦言希望能夠有替女生們說話的渠道,讓優秀的女生能擁有平等展示自己的機會。
“更加努力,才能與他們比肩”
抱怨歸抱怨,相比於寒冬中求職尚無定數的大多數女生而言,曉琳還算幸運。
7月份至今,曉琳就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她表現較好,各項考核也相對順利,終於打動了用人單位,“算是有了一個保底的選擇,”曉琳露出稍顯輕鬆的笑容。
為了獲得這份來之不易的實習,曉琳準備了近一個月,研究經濟形勢、翻閱幾百頁的行業報告,完善研究思路,經歷2次筆試3次面試,才最終獲得了一個實習的機會。曉琳坦言,“只有更努力,才能與男生比肩甚至超越他們。”
然而班上的大多數女生沒有曉琳那麼幸運,甚至連找個實習都要讓位於男生。近日,班級的微信群收到某大型信托公司的實習招聘,做得好有可能留下來,主要工作是營銷策劃,點名只要男生。
截至目前,班裡有的女生投出了100來份簡歷,但收效甚微。性別歧視作為就業中的潛規則,讓女生們感到一種“被鄙視”的感覺,甚至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自卑感和焦慮感。曉琳說:“在這種情況下,抱怨不算什麼,難過也不稀奇,就是哭上一場也正常。”
“我們班女生真的很牛,有的有理工科背景,數學很好,有的統計分析軟件用得特別溜,但簡歷說被刷就刷了,都不知道自己的短板究竟在哪裡。”曉琳很是不解,“有些男生,實習很少,準備得也不怎麼樣,但是簡歷說過就過了。難道性別真的如此重要,我們究竟要多努力?”
最讓曉琳鬱悶的是,身邊的男生有的雖然取得了筆試和面試的機會,卻因為時間衝突或者準備不足等原因放棄,造成名額流失,“如果這些白白流失掉的機會能夠給我們,我們一定能好好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