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務是眾人之事,眾口向來難調。而文明的解決方案,決不是從自己的價值偏好出發,你標榜“愛心”“文明”,他自居“權益”“人權”,彼此妖魔化,互相黑對方。不要調門那麼高,不要綁架道德說事,而是彼此有商量,找共識,避免自我觀點的神聖化。對相反意見,要有一份溫存;對生態多樣性的尊重,才是真正的文明行為,您說呢?
“狗肉事件”因何而起?
據了解,玉林人吃狗肉已經有了四五百年歷史。玉林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幹部韋萬里介紹,民間有說法認為,玉林地處南方,天氣炎熱,人們勞作結束後往往喝白粥解渴,長期以來體質總體偏虛,荔枝和狗肉是熱氣食品,在夏至日吃狗肉,能夠將寒氣“驅走”。當地市民楊來獻說,上世紀80年代末,玉林街頭出現了大排檔,並有狗肉出售。
“直到1995年夏至才有了所謂的"荔枝狗肉節"。”韋萬里說,當時有一條美食街,部分店鋪貼出了“夏至荔枝狗肉節歡迎您”的字樣,商家為了吸引顧客,逐漸將此擴大化,“狗肉節”因此得名。
2011年國內外一些動物保護組織譴責當街宰殺狗的行為,延續了600多年的浙江金華“湖頭狗肉節”被緊急叫停。玉林成了中國唯一一個還保留了所謂的“狗肉節”的城市。
2012年某愛狗人士在玉林向狗下跪叩拜謝罪,不少媒體開始刊發寵物狗被虐、狗被當街宰殺等圖片,“吃不吃狗肉”成為焦點。
2013年西方媒體開始參與玉林人吃狗肉的報道,玉林被推上“國際輿論舞台”。
2014年離夏至還有一個多月,不少明星就開始網絡呼籲取消“6·21玉林狗肉節”,媒體紛紛報道。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