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華做客港科大(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記者 黃蔚)“這長得有點像周伯通啊,哈哈!”當頭頂亂髮、穿著深褐色休閒西服配條隨性牛仔褲的余華走進香港科技大學盧家驄薈萃樓演講廳的時候,坐在記者身後的港科大學生忽然笑著說出這樣一句話,不過這句話隨即湮沒在熱烈的掌聲中。整個演講廳座無虛席,遲來但幸運分進演講廳的的學生席地而坐,坐滿了不寬的兩條走道。
其實,對余華饒有興趣的學生早已提前一個小時霸位,演講預訂開始時間20分鐘前演講廳就幾乎滿座。“我相信今天應該是我看過的盛況最為空前的一場傑出學人講座,”港科大人文學部助理教授邵梅儀介紹說,“實際上,二樓、三樓還有其他房間可以看到轉播。”
余華於1960年4月出生在杭州,3歲隨父親去了一百公里以外的武原鎮。在那裡,余華讀完小學和中學。從1978年開始,余華做了五年牙醫,但他並不喜歡這個工作,因為別人張開的嘴巴在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余華1983年開始寫作,《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幾乎是余華的另一個名字。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也獲獎無數: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
“他以銳利和黑色幽默的筆調呈現當代中國社會的荒誕和光怪陸離的現象,” 港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劉劍梅這樣評價道。
沒錯,余華的黑色幽默從他最近寫給《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戲謔、謊言與中國的空氣污染》便可見一斑——今年10月12日,我寫下一條微博:“來香港第四天了,住在海邊的公寓裡,昨天開始頭疼,一陣一陣的,沒有感冒,估計是在北京住久了,已經不適應海邊的好空氣。”不少網友向我提供相同的治療方案:趕緊去吸汽車尾氣。
昨日的演講主題為“我們的文學”也是被余華調侃一番:“為什麼起這麼題目呢?我的經驗是,寫文章的時候題目不能大,因為題目一大你們寫的就空,但演講的時候題目越大越好,怎麼講也不會離題!”余華帶著一臉狡黠且得意的笑,博得滿堂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