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捐款存在硬指標捐不夠數額社區自行消化
那麼,網上所說的“每個社區均有最低捐款數額要求”是否屬實?在長陽鎮某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在與記者的交流中承認,確實接到了所屬街道安排的數額指標。
在房山區城關街道、西潞街道以及長陽鎮的多個社區,北青報記者走訪發現,“博愛在京城”的活動確實存在,且每個社區的活動時間並不一致。據西潞街道蘇莊三里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該小區的募捐活動將會在本月15日統一舉行,而在蘇莊二里,募捐箱和募捐通知已經在小區門口放置多日,而城關街道府東里社區的募捐活動更是前天就已經結束。
根據記者的觀察,募捐活動在社區內熱度不高。在開展“博愛在京城”募捐活動的幾個社區,幾個社區的居民都普遍表示,他們對這一活動並不太清楚,也沒有捐款。在蘇莊二里社區,儘管醒目的募捐通知就放置在小區門口,來往的老人卻似乎對此視而不見。
既然街道指定了指標,而不少社區居民卻表現得並不積極,那麼社區又如何完成這一數字的募捐呢?在長陽鎮某社區,工作人員在與記者的交流中,終於“揭開”了這筆攤派捐款數額的消化途徑:工作人員自己捐。“這回下的(指標)還成,差不多,我們能完成。”
在溝通中,記者以小區居民的身份向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打聽是否有一個名為“博愛在京城”的活動,工作人員告知記者,這個活動目前已經結束,相關款項已經上交街道。然而當記者表示自己此前好像未曾聽說過募捐活動時,工作人員介紹,正常情況下都是由工作人員先捐,就可捐夠數額,無需再向社區居民組織捐款。“在外頭搞活動還要拿上箱子,拉個紅繩什麼的,也麻煩。”
談到捐款的方式,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領導幹部都會帶頭捐款,少說也得捐個一兩百元。“領導帶頭,底下的肯定不會少,每人捐個五十塊一百塊,(指標)也就足夠了。”然而這樣的方式是否屬於變相的強制?是否有工作人員不願參與捐款?對此,這位工作人員委婉地表示,現在社區員工覺悟都很高,每次都能超額完成規定數值。“既然有任務,那就得完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