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最大“受害者”嗎?
記者:有人指出三峽工程造成長江口萎縮、海水倒灌,上海將是“受害者”,你怎麼看?
鄭守仁:三峽工程建設對上海利大於弊。截至2014年6月底三峽電站為上海輸送了1046.5億千瓦時的電,相當於節約上海本地標煤用量3160萬噸。如果沒有三峽電力,上海勢必要在本地或蘇浙一帶興建4至5座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火電站或核電站。用三峽電站清潔、經濟、安全的電力對上海來說是最大的受益。
其次,三峽工程採用蓄清排渾的運行方式,對泥沙阻隔作用有限,近20年來,長江上游泥沙的含量明顯減少,2003年~2013年三峽水庫入庫泥沙量較初步設計減少60%,但長江口仍然在增長,只不過每年增長幅度相對小了些。
再者,建三峽工程前,宜昌斷面枯水期(1~3月)平均流量每秒4000立方米左右,實測最小流量每秒2770立方米。三峽工程興建後,按照國務院批准的《三峽水庫優化調度方案》,同期三峽下洩最小流量控制在每秒6000立方米,枯水期長江入海口流量大大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2014年2月,根據長江防總的調度令三峽水庫首次實施“壓鹹”應急調度,日均出庫流量由每秒6000立方米增加至每秒7000立方米。恰恰是三峽水庫運行可減輕長江入海口鹹水上溯的影響。
記者:三峽工程經過20年建設,綜合效益如何?
鄭守仁:工程的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已全面發揮。2010年和2012年汛期,三峽工程先後兩次經受了入庫流量超過每秒7萬立方米最大洪峰考驗,有效攔洪削峰,保障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否則,勢必會出現中下游全線超警戒水位,百萬軍民上堤上壩搶險,不可避免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
截至2014年6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7460多億千瓦時,水電屬清潔能源,按全國火電平均單位煤耗計算,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相當於替代標準燃煤2.55億噸,可減少5.68億噸二氧化碳、698萬噸二氧化硫及334萬噸二氧化氮排放,節能減排效益十分顯著,被世界著名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列為世界十大再生能源工程;蓄水後長江航運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三峽通過貨運量已超過1億噸,遠遠超出蓄水前的1800萬噸;此外,每年枯水季節,對下游進行200多億立方米的補水,保障了長江中下游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的需求,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也為三峽工程的運行調度積累了經驗。
“雄奇險峻”勝景消失了嗎?
記者:三峽庫區文物保護情況如何?
張博庭:三峽庫區文物保護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經過20年辛勤工作,三峽庫區文物保護規劃中的1087處文物項目已基本得到妥善保護,其中完成地面文物保護364處,地下考古發掘項目723處,考古發掘面積17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24萬餘件,較珍貴文物6萬餘件;已投入使用的有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雲陽張飛廟、忠縣石寶寨、秭歸屈原祠、巫山大昌古鎮等。
記者:庫區消落帶的生態問題能解決嗎?
張博庭:消落區是所有季節性湖泊和水庫都具有的特點。與天然湖泊不同,三峽水庫消落區具有反季節特征,為植被恢復提供了一定條件。2003年以來,多家科研院所在三峽水庫消落區開展了大量生態修復試驗和示範工作,已經找到適合三峽水庫消落區生長的、包括喬灌草在內的20多種植物,初步論證了消落區植被恢復的可行性。今後將分別採取措施,促進消落區生態系統健康發展,達到新的平衡。
記者:有人說三峽工程讓三峽雄偉奇特的美感降低,你怎麼看?
張博庭:確實存在怎麼看的問題。蓄水前“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蓄水後則是“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雄偉秀美的三峽依然保持峽穀風貌。同時,江面由窄變寬,由激流險灘到高峽平湖,許多原來舟楫難以進入的景觀現在更易進入,也成為令人驚喜的新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