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演講人簡介:陳國階:1965年8月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地理系,1965年8月至今一直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前身為成都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氟的污染與防治、環境評價、區域持續發展等。1965、1978、1986、199年依次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1981—1983年公派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理系作訪問學者。
三峽工程
“對上海有利的沒有了,例如,泥沙對於上海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過去平均每年要伸出四十米,現在沒有了。對上海有害的現在增加了。例如,長江污染、海水倒灌、海岸衝刷等將加劇,對於長江口和東海漁業生態系統也將造成不利影響。”——談到三峽工程隊生態環境的影響時,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國階認為,將來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上海。
6月14日,陳國階在鳳凰網評論頻道與中國農業大學[微博]人文與發展學院社會學系聯合主辦的“三峽工程、水壩建設與環境研討會”上,做了題為“三峽工程環境影響再認識”的發言,他在發言中從長江珍稀、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庫區水污染,陸生生態,地質災害等多方面分析了三峽工程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下是澎湃新聞整理的發言實錄:
三峽工程如何影響環境
三峽工程不純粹是個技術工程,更多地會牽連到生態環境、政治問題、社會經濟各個方面。與其他水電工程比較,我認為三峽工程的環境影響有以下幾個特點:
綜合性。可以說,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水生到陸生都受到了不同的影響。從大的自然系統上,包括地質環境(地震、山地災害)、陸地生態系統、大氣系統、水生系統、海洋;從社會層次,包括人文、文物、文化(巴楚文化中心);經濟方面,包括城鎮、農村、家庭,還包括工業、農業及其他產業;從生態系統層次上,包括基因、物種、種群、群落、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景觀、自然地帶等。總之,三峽工程的影響是一個社會——經濟——環境的複合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