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也是環境衛生的大事,人要吃喝,也要拉撒,所以古人對廁所的清潔和衛生,非常重視。《說文解字》曰:“廁,清也。”《釋名》:“廁或曰圊,言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古人在看人家房子的時候,看客廳、看臥室還要看衛生間,因為廁所的乾淨與否,是檢驗房屋質量的標準之一。《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注雲:“偃,謂屏廁。”也就是廁所。不僅如此,古代對公共廁所也非常講究,對廁所的位置要求挺嚴。《墨子》雲:“於道之外為屏,三十步而為之圜,高丈。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
此外,古人還嚴禁在道路上亂倒垃圾,違者嚴懲不貸,絕不會姑息遷就。《漢書·五行志》:“秦連相坐之法,棄灰於道者黥。”顔師古注引孟康說:“商鞅為政,以棄灰於道必渫人,渫人必鬥。故設黥刑以絕其源。”到了漢代,為了防止道路上塵土揚起,有損人體健康,要求路旁老百姓以水灑道。道路兩旁沒有住戶的,由政府的灑水車進行灑水。《後漢書·張讓傳》就有這樣的記載:“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這也是我國最早的灑水車。
(來源:《廣州日報》) |